Followers

Saturday, January 18, 2020

愛耶穌與愛教會 (Jul 2010)

我並非一個神學家,也不是一個有名的屬靈人物,但是以一個基督徒的身分,來反應一個所看到的現象。這個現象就是,越來越多的基督徒將愛基督與愛教會當成是兩回事了。這樣的發現使我的心受到很大的震撼,因為在我短短十多年的基督徒生活中我從來沒有想過基督與教會是可以分開的,從保羅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想法就好像頭跟身體可以分開活一樣可笑,至少在我生命中,我還沒有在現實生活中看到誰是這樣活著的。
基督個人化 在耶穌基督的時代,神可以跟人建立個人關係是一個不可想像的事,不單只因為神的屬性是這麼聖潔,還有一個位格上的問題。就算是神要與人建立關係,也是以一個種族,一個國家為單位。然而這只是當時宗教對神的理解,在舊約中多有神與個人建立關係的例子,耶穌基督藉著他和天父的關係以及他自己與眾門徒的關係將這樣的關係現實化了且活化了。

然而在現今世代對宗教的觀念恰與當時相反,宗教信仰變成的一個『個人』的事,甚至在公開社交場合談論宗教也成為一種禁忌。從一個角度而言,這是對宗教自由的一個保護,然而當這樣的思想進到基督徒的思想中時則造成了教會中屬靈關係的過度個人化。有許多專家將這樣的現象歸咎於後現代思想,這也許是其中一個原因。然而教會中神學觀點的不同也促成了個人化的現象,且這樣的現象在所謂『屬靈』的基督徒中尤其明顯。

近代的教會中有三個屬靈的角度不斷地作著角逐:理智派、敬虔派、靈恩派1。這樣的分法與宗派已經沒有太大關係。雖然在早期每個宗派的神學立場是很分明的,然而在現代,至少在普世教會裡,這樣的分別已經不甚明顯。理智派講究用理智分析得出來的神學理論作為基督徒屬靈成長的規範。敬虔派注重個人在『靈』裡面與神的關係。靈恩派則注重聖靈在個人身上所帶出來的能力。一個極端的理智派具有十分的排他性,而且不覺得這樣的排他性有什麼問題,因為『真理』本來就是有排他性的。一個極端的敬虔派會覺得別人不夠屬靈,雖然嘴上不說,但是會不自覺的遠離眾人。一個極端的靈恩派則略為不同,過於注重於看得見的能力則會使他過於激進,令人害怕。

事實上,聖經中神渴望與人建立親密且個人的關係,但是每一個神所祝福的個人關係都是為了使這個人成為祝福流通的管道,使得神的子民得以更豐盛的得著神的恩典。將我們的基督信仰過份的個人化,只會使得神祝福的管道堵塞。
 
教會消費化  從保羅的書信中我們看到從初代教會開始,教會裡就充斥了因為不同的動機而來到教會的人。然而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人類的歷史上,沒有一刻像現在全球化的這麼徹底,而這種全球化的趨勢還在持續中。這種全球化的現象所帶來了是以服務為主導的行業,服務業的另一面就是消費者主義:消費者是有權依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自己的消費模式。與耶穌基督的關係是去教會的原因,而去什麼樣的教會或是在教會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則是個人決定。

教會是充滿『不完美的人』的地方,所以不可避免的有可能會在教會中受到傷害,在這樣的情形下如果仍能夠保持信仰,很自然的會選擇一個新的教會聚會。然而教會的消費化是指懷疑與特定一個教會建立一個歸屬關係(如加入會友或者服事)的必要性。這樣的基督徒會覺得『為了要有更多的得著』,因此早上參加敬拜或講道好的主日崇拜,下午參加另一個比較有愛心的團契,週間再去一個較屬靈的小組,而這三個聚會分屬不同的教會。消費者主義分化了基督徒生活中與基督耶穌的關係和與教會的關係,並將個人選擇教會節目的權利無限制的擴張了。

這樣的問題在於當他自覺的與基督建立了親密關係的同時,他消費了教會的資源,貶低了教會其他肢體的付出。說直接一點,當他高舉耶穌的同時,他羞辱了祂的身體,因為這些教會的活動內容不夠好來吸引他參加或為之付出。
 
教會現實化 全球化的原因始於科技的進步,而科技進步始於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對於企業文化所帶來的影響也是深遠的。許多的生產線和企業管理的觀念都是因此衍生的產物。因為教會在世界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這些觀念的影響。從一個角度來說並不是件壞事,這些觀念使事工的進行能更制度化並讓教會的資源能作更好的利用。同樣的這些觀念的缺點也同樣的在教會中浮現出來,那就是將人機械化了。制度化可以使人更清楚的知道責任範圍,工作的內容,但是如果這樣的制度變成評價人的工具呢?這位執事做的很好,因為他是主日學的人數從50人上升到100人;那個同工很差,把團契從30人變成10人。這個弟兄真屬靈因為每星期花30小時在服事上;那位牧師很懶惰,因為從不進辦公室。當教會變成公司時,我們在工作場合中所看見的『勞資糾紛』也會產生。傳道人(資方)不但灌輸服事等於為神國作工的觀念,壓榨同工(勞方)家庭的時間。教會同工(資方)根據傳道人的表現,教會的增長程度來決定傳道人的去留和福利(勞方)。大家都怕吃虧。

教會的現實化也帶來教會對金錢的不安全感。雖然教會從一個組織的角度,是需要根據經濟環境來調整開支預算,甚至預留週轉金或作財務上的規劃投資。但是一個教會要積存多少才算夠呢?這就是信心問題。

我想很多的懼怕並非因為不屬靈或不愛神,而是怕把教會養死了。但是聖經從未說教會是一個公司,只說教會是一個肢體,一個家庭,一個聖殿,耶穌的新婦。聖經從未說要教我們剪除教會裡無用的枝子。剪枝一直是神的工作,而我們的工作是使軟弱的肢體更加體面。可笑的是很多世界的大企業漸漸發現將人機械化的害處,而慢慢地在將管理觀念人性化,在加拿大每年都評選出50個最讓員工願意為之工作的公司,而在教會這個應該是最人性化的地方卻越來越不重視人性化的需求。造成許多人對教會越來越不信任,變成一個基督徒要一面相信耶穌基督的救贖和大能,一面又無法全心全意的信任教會的帶領。
 
服事階級化
教會中不同種的『勞資關係』所帶來的影響不只是雙方的不信任感,更多的是一個階級化的思想。屬靈上,執事比平信徒屬靈,教牧同工比執事屬靈,宣教士比教牧同工屬靈。我個人沒有否定在全職或者宣教的過程中可以有更深的信心的操練,然而這樣的屬靈階級化的思想錯導了『呼召』真正的意義。以為在屬靈上要進步就一定要全職,教牧的靈命要進步就一定要去當宣教士。而平信徒就可以不用那麼屬靈,因為不是教牧或宣教士。

與屬靈階級相反地是實際的供給關係,教牧同工需要依靠平信徒的奉獻及執事在薪資上的決定,而宣教士則倚靠教牧同工代表教會決定在財務上的支持。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看到教會領導的矛盾性。一是屬靈階級化,二是屬靈領導的言不副實。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要回想神藉著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強調『眾人皆祭司』的目的,一方面的確是為的糾正羅馬天主教會的腐敗,但也是要教會回到初代教會眾聖徒(非單指聖職人員)一起同工的美好景象。這並不是說要在現有的教會制度上作什麼重大調整,因為制度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當同工們的觀念正確時,制度就完美了。

結言
愛基督與愛教會本來就是一體兩面,當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的時候,就影射了基督徒的個人必須與基督的身體(教會)有一個連結的關係。只有在這樣的連接關係中,一個基督徒的屬靈生命才能活躍和成長,也只有在這樣的連結關係中,所表達出來的『愛基督』的心才是最真實且蒙神所喜悅的。

1 comment:

  1. Best No Deposit Casinos for 2021 | Wooricasinos.info
    Best no deposit casinos for 2021. No Deposit Casino Bonus 바카라사이트주소 Codes · k9win #1. Wild Casino · #2. mBit Casino 마이크로 게이밍 · #3. Betsoft Casino · #4. Juicy 먹튀재판소 Casino · #5. 외국 라이브

    ReplyDelete